格外的活法

date
Jun 22, 2025
slug
other-lifestyle
status
Published
tags
Life
summary
我不断地想起 ChatGPT 曾经反问我的一句话:你真的还想坐回以前那张牌桌吗? 一丝一毫也不想。 不知是否「频率错觉」(Frequency Illusion)在起作用,最近在各种地方都遇到相似的「神启」。刷B站,首页给我推送 Naval 最近的采访,封面语是「如果你无法做决定,那么答案就是 NO!」与多年未见的学中医研究八卦的西班牙朋友见面,他算出我现阶段的卦是「大壮,利贞」——「雷在天上,力量已现。力量正在增长,还未成熟。坚持,守正,不可急躁妄动。」
type
Post
20250616-20250622
 
建立这个博客之初就决定要坚持每周写点什么,之所以建立这样一个无人知晓的博客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随意所欲说话的空间。但因为后来忍不住将内容发在了公众号上,于是潜意识里总觉得每一篇都应该发在公众号,包袱又来了,因而好几周都没能写出来。
从接到申请学校的结果到今天,刚好一个月。其实也才过去了一个月,总感觉已经过去了好久好久,久到似乎我应该已经对未来有了清晰明确的计划,然而并没有。期间也间或考虑是不是应该找个工作,但好像更多地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继续待在上海,以及找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出门社交。我下载了 LinkedIn,更新了自己的简历;我把简历发给 ChatGPT,问以我的工作经历,如果不做「xxx」「xxxx」这些工作,我还能做什么?
行动总是在这里结束,我不断地想起 ChatGPT 曾经反问我的一句话:你真的还想坐回以前那张牌桌吗?
一丝一毫也不想。
不知是否「频率错觉」(Frequency Illusion)在起作用,最近在各种地方都遇到相似的「神启」。刷B站,首页给我推送 Naval 最近的采访,封面语是「如果你无法做决定,那么答案就是 NO!」与多年未见的学中医研究八卦的西班牙朋友见面,他算出我现阶段的卦是「大壮,利贞」——「雷在天上,力量已现。力量正在增长,还未成熟。坚持,守正,不可急躁妄动。」
 
这个社会默认每个人必须保持在工作状态,没有工作就不正常。必须一份工作接着一份工作,中间断开了几个月都要被 HR 详细追问为什么。事实上很多饱受 bullshit job 之苦的人停下来后,才会真的开始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也是在停下来几个月后的一天,才突然想明白,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当大脑所有的能量都用来处理工作中的内耗、负面情绪时,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去向内思考自己。在离职很久后的一天,当我心中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产生时,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慢慢抽丝剥茧,一边跟自己说着「不着急慢慢想」,一边捋清了想法。然后恍然大悟,这个道理我过去明明已经想清楚,可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却忘了。如果我仍处在过去的工作状态,我只会先把这模糊的想法放到一边,跟自己说「有空再想」,然后继续回到工作的战斗中,久而久之那模糊的念头就不了了之,那些曾经想清楚的人生道理也没法再想起,全身心地沉浸在焦虑、烦躁、愤怒中。
在漫长的申请学校过程中,在一遍又一遍筛选查看专业后我才一点点逐渐捋清自己想做什么。申请失败后我想,难道好不容易想清楚了,却还要回到原本想要远离的轨道上去吗?想转换赛道,读个书当然是最顺其自然的方法,但我能不能靠自己,就当这读书的学费花在自己身上,用同样的时间自己转换这个跑道?
 
停下来,不停反思、回顾自己的经历、决定,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最终让我忍受不了的事情,可能伏笔就埋在多年前自己的决定里。
我一直自认是一个非常有主体性的人,决定自己想做什么,然后行动,很少是无意识被大流裹挟。但在决定从建筑行业跳出来时,却并没有仔细想过我到底要转到什么方向去做什么。好像曾经也毫无信息我能够再重新选择一个方向。当看到本科导师的招聘消息时,只是单纯抱持着「我相信并看好这个人,我愿意跟他做事」这样一个现在看来非常「将对自己人生的决定权交到他人手上」的念头进入了导师麾下。在学院工作的几年我做过太多不同的事情,后来写简历能分成不相关的几大类写上一整页。一开始我也颇为自得,觉得交给我什么工作我都能做得还不错。到了后期才慢慢就觉察出问题,「如果有一天离开这里出去找工作,我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工作经验,能去做什么?」换句话说,感谢领导将我往一个企业负责人的方向培养,但有多少建筑公司会需要招聘一个「大师」?
果不其然,即使后来我决心在眼花缭乱的工作经验中挑一个方向深入发展,我也已经被锁定在了这样一个万金油的位置上。
最初我没有为自己做下决定,后来就只能任由别人安排。
 
有时也会犹豫,即使以后有机会转型为自由职业者,哪怕能稳定接到项目,作为个人,很难像过去在公司里接触到那样大体量、有影响力的项目了,便有些遗憾。但清晰地对自己做一些评估,即使我现在依然回头找工作上班,进入一家企业,也未必能有过去的平台接触到我向往的项目,或者即使参与了,我也十有八九只是在边缘打杂的人。过去工作的经历也告诉我,即使在一个看似很高的平台、有来头很大的老板,能够有机会接到重量级的项目,又怎么样呢?曾经在一家公司时,领导拿来一个非常好的项目资料,问我觉得怎么样。这个项目,从项目本身的历史、在这个城市的影响和社会舆论度上都很难得,能拿来这个项目,不愧是我们老板。然而我问领导,这个项目我司接得了吗?只怕会砸。领导默契一笑,后续没有下文。
 
吉井忍在《格外的活法》序言中说,「不在那个(主流)赛道上不意味着无路可走,她 / 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活法,不单是活出自己,与其同时用心固收自己的底线、守住尊严。反过来说,留住自己尊严的过程,逐步塑造出现在的她 / 他们。」
「路变窄了,但还可以走。」
 
再坚持一下,再想一想。
 
 
 
 
 
 

© Scarlett 2024 - 2025